‘槍舞’中的混亂
好奇害死了貓。好在我附近沒有毛茸茸的貓科動物,好打聽事不是好習慣,但有時,你得知道!
在八、九月間,對我們舞蹈演員來說,好奇心這一癥狀極具傳染性。每年神韻都要製作一臺全新的演出。每年的夏末,新節目開始醞釀,從紙上的設計圖逐漸演變成排練室裡的實際創作。在菜譜還遠沒有修改完美之前,大家就都想聞一下編導和作曲家做的菜的香味了。
一天早晨,一個朋友走進屋來帶來了一條最新消息:“嗨!陳先生(編舞陳永佳)要編一個Qiang舞!”
“有趣,”我想,“一個Qiang舞。”首先映入我的腦海的是步槍和手槍,畢竟這是 “Qiang”,不是嗎?
是,也不是。
像許多中文字一樣,“Qiang”有許多同音字。如果你只憑發音,沒有上下文,你可能很容易以為你聽的是某個發音相同但意義完全不同的字。“Qiang”可能是指“牆”、“強”或者“鏹”,要不也許真的是“槍”。
現在我知道正確的聲調,但我還是看不出一個槍舞怎麼能促進中國傳統文化。你要想在舞臺上看槍炮,你可以去買票看中共的演出,你會看到一隊士兵穿著綠軍裝,戴著亮鋼盔,表情激烈地按軍人節奏跳舞。我不會浪費錢去看那個,我們要是演類似的東西也不會受歡迎。
“槍也可能是指長矛,”我突然意識到,“啊,過去古代有一種兵器──矛,可以撥、戳、畫、扎、點,還有,舞花能構成舞蹈中的亮點。”矛不僅是一種兵器,持矛者能被賦予一種令人敬畏的光環。不幸的是,通常只有男演員才有這個榮耀──今年的穆桂英是個少有的特例。
事實上,陳先生沒有要和女士們分享持長矛的殊榮,陳先生想的是“羌”這個民族。羌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,從春秋時代,羌族人就在四川省沿江的小村落裡生活了。傳統上他們被稱作牧羊人,可能這就是為什麼漢字“羌”是由上“羊”下“人”組成的。羊是他們日常生活不可缺的部分,羊對於他們的食物、衣服甚至宗教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羌族社區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統一性,這經常反映在他們的舞蹈上,在我們的羌族舞裡也是這樣。羌族人的傳統是手拉手圍成一圈唱歌和跳舞,所以我們的編導設計的羌族舞也是這樣的,所有的人一起移動,一個也不落。
你可以把我們的羌族舞想像成一個纏繞游戲。你的右手繞過左腰,放在腋下,伸出左手抓住前面持同樣姿勢的人的右手。你往前邁步的時候,上身要後仰,胯部左右擺動。這種富有想像力的奇特步法可能令人感到迷惑,但誰也不想把事情弄糟或者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挨個倒下。最重要的是:記住別撒手。
為了保證我們的火車完好無損,我們不是只靠互相手抓著手,我們的聯繫遠不止於此,是靠團隊精神和彼此的信任。否則18個女孩怎麼能跳得像一個人樣呢?我們每次都是靠這種聯繫挺過來的,這種聯繫很強,我可以通過手指尖感覺到。
陳超慧
特約撰稿人
2012年2月2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