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牛彈琴,還是手之舞之?——記2016年神韻交響樂彩排
身為一名舞蹈演員,我特別喜歡參加神韻交響樂的彩排。
想像一下,經過一天激烈的訓練及下一季巡迴演出的排練後,所有的舞蹈演員及隊員窩在音樂廳柔軟的座椅上,不用再流汗,也忘卻了排練的壓力,聆聽樂隊演奏前幾次巡迴中自己最喜歡的舞蹈音樂——人生真是太美好了!
音樂會開始時,那種期待的心情難以抑制,也無需抑制。我樂於觀看指揮舞著手中的指揮棒,帶領樂隊演奏出悅耳的曲目,我也喜歡在演奏員的隊伍中尋找那些不常見面的好友們,也會因為低音提琴所演奏出豐富,溫暖及輕快的旋律而微笑。
到了第三個曲目,長笛和單簧管的二重奏為《蘭亭舒序》拉開了序幕,熟悉的記憶隨之席捲而來:
唐宮侍女的音樂剛剛結束,還來不及稍作休息,我便從耀眼的舞台燈光照射下轉換陣地,來到昏暗的後台搶裝間內。我靠著多年來形成的感覺在黑暗中穿越還在喘氣的同伴們,和散落一地來不及掛好的搶裝服飾。
我一邊解下唐朝宮女的頭飾,開始另一次的變身,準備穿越到史前成為傳說中的一個角色,一邊用目光掃過蓮花仙女及漢朝宮女的服裝,準備將它們仔細的再度掛好。這時,一陣清音伴隨著舞台上男演員們扇子富有力度的開合聲從樂池傳來,那旋律動人心弦。
進入下半場後,隨著樂曲《優曇婆羅花》徐徐響起,耳邊傳來陣陣興奮的輕語,女孩們坐不住了,不由得開始手之舞之。只見整個音樂廳出現無數隻纖手在空中揮舞——右左右,聚集成花苞,再一齊開放。最後,隨著指揮棒在空中華麗的一旋,樂曲結束,女孩們(各自在座位裡)也擺出結尾的花開造型。
我曾想過,如果這時有一個不了解情況的人走進來,他也許只會以為我們在揮手——就像聽一般的演奏會那樣,但重溫珍貴的回憶,懷想演出的點滴,箇中樂趣卻是他人無法懂得的。
神韻交響樂巡迴
在年度的交響樂巡迴演出中,舞台燈光下的主角是神韻樂隊隊員。幾個團的精英隊員們齊心演奏,天衣無縫,他們帶來的效果絕對是超凡的。
每年他們出發前,舞蹈演員們總是有幸成為他們的第一批觀眾,對我們來說,這就像一場專場演出,晚上的行程可以取消,將身心完全融入到悅耳的旋律中。也許不是所以的中國古典舞演員都聽的出來C大調和F大調的區別,但宏偉的旋律是任何人都會欣賞的。
這大概是因為⋯⋯我們並不是牛⋯⋯
噢?你覺得我這話語出驚人嗎?不不,我只是實事求是,不信的話,聽我說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,雖然耳熟能詳,有人卻未必了解其中真意⋯⋯
令人費解
在戰國時期(公元前475-221年)有一位音樂家名叫公明儀,他以彈奏七弦琴而聞名。但有一個聆聽者卻不會被他的琴聲所打動。
一天早晨,公明儀起床後心情特別好,他看到外面陽光明媚,便決定帶著他的七弦琴去踏青。走著走著,在花草叢中他看到了一隻牛,於是他決定為它演奏一曲。公明儀陶醉的開始演奏,曲罷,他滿意地抬頭,卻看到牛毫無反應的繼續吃草。「奇怪」, 他想,於是他又試了一首,一曲接一曲,牛依然只專注的嚼著口中的草。
公明儀感到十分疑惑,開始懷疑自己的琴技。這時路人跟他說:「不是你彈的不好,而是牛根本就聽不懂啊!」
這就是成語「對牛彈琴」的典故,也是我說我們不是牛的原因。
我想,優秀的演奏家不必懷疑自己的影響力,世間千萬具有靈性的人們,都會成為與你心有共鳴的知音。畢竟他們也不是牛。
所以我相信,神韻的音樂家們一定會成功完成這一次,以及之後每一次的巡迴演出!
王南希
舞蹈演員
2016年9月15日